周恩来与十大元帅的秘密:多数人他认识的比毛主席还早,太意外了
一说起开国元帅,咱们脑子里头立马浮现的就是他们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的画面。可有件事儿,估计好多人都没琢磨过,那就是在认识毛主席之前,这十位元帅里头,一大半人早就跟另一位大人物成了铁哥们、老战友。
这位,就是周恩来。
这可不是瞎说,他们之间的缘分,有些甚至能追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的欧洲。
比如聂荣臻元帅,那跟周总理的交情,简直就是一部活历史。俩人的缘分,得从浪漫的巴黎说起,可他们干的事儿一点不浪漫。
他们是在欧洲共同组建咱们党最早的青年组织——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。那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儿,从那个时候起,聂帅就成了周公最信赖的助手。
从黄埔军校到南昌城头的炮火,再到上海滩白色恐怖下的潜伏,聂帅一直跟在周公身边。两家人的关系好到什么程度?就跟一家人似的,在最危险的岁月里互相照应。这份情谊,是真正从枪林弹雨、生死考验里头“过”出来的。
还有叶剑英元帅,他和周公的相识,同样是在黄埔军校。周公是政治部主任,循循善诱;叶帅是教官,儒将风范。
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受挫,陷入绝境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正是叶帅冒着天大的风险,在九江把敌人要动手的情报递了出来,才让起义军的核心力量得以脱险。这简直就是救命之恩。
后来在西安事变里,又是叶帅,在周公的指导下,成了各方势力之间穿针引线的关键人物,为和平解决立下了汗马功劳。建国后,周公操持国事,叶帅总是在军队方面给予最坚定的支持。这种默契,已经超越了普通的战友情。
所以你看,周公会特意交代厨房给客家人的叶帅做地道的家乡菜,而叶帅也时常把家乡的金柚送到西花厅。这种生活里的点点滴滴,才最见真情。
黄埔军校,那真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。除了叶帅,徐向前元帅和林彪元帅,也都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他们的老师——政治部主任周恩来。
徐帅是黄埔一期生,林彪是四期生。周公当时的风采和思想,深深影响了这批未来的将帅。可以说,革命的火种,在他们心里,很多都是周公亲手点燃的。
后来,徐帅在鄂豫皖苏区叱咤风云,林彪在中央苏区屡建奇功,他们都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作战,而周公,长期以来就是党中央军事决策的核心人物之一。这种师生之谊,奠定了他们日后几十年合作的基石。
时间再往前拨,说到朱德总司令,他和周公的相识,那更具传奇色彩。
1922年,朱老总已经是滇军名将,手握重兵。但他抛下一切,远渡重洋去德国寻找救国之道。在柏林,他见到了比自己小12岁的周恩来,恳切地要求入党。
您想啊,一个成名已久的高级将领,去找一个年轻的学生辈革命者,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决心!起初,周公还有些顾虑,毕竟朱老总旧军人的背景太深。经过几次彻夜长谈,他被朱老总的真诚和革命意志彻底折服,亲自做他的入党介绍人。
这段莱茵河畔的相遇,比朱毛井冈山会师,早了整整六年。
到了1927年,南昌城头一声枪响,更是周公与多位元帅革命情谊的集中爆发点。
当时的总指挥,是贺龙元帅。起义前,周公亲自找到时任国民革命军军长的贺龙,开诚布公。贺龙二话不说,拍着胸脯讲:“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,党要我怎么干,我就怎么干!”这份信任,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,价值千金。
刘伯承元帅,当时就是周公最为倚重的军事参谋长。起义的整个作战计划,就是刘帅协助贺龙拟定,再由周公拍板。刘帅心思缜密,军事素养极高,他俩的配合,为起义的顺利进行上了双保险。
起义队伍里还有个年轻人,叫陈毅。部队南下失败后,陈毅一路追赶,找到了周公。周公当即就安排他去部队当指导员。这个任命,保住了革命的火苗,也开启了陈帅和周公数十年的战斗友谊。
当然,也有几位元帅,周公认识得相对晚一些。
比如彭德怀元帅,他是在平江起义、上了井冈山后,才和毛主席会师。他跟周公的深入合作,主要是在中央苏区之后。周公对彭总的军事才能赞不绝口,说他“颇具战略眼光”。
解放战争,彭总在西北独当一面,周公就在中央代行总参谋长之职,遥相呼应。到了抗美援朝,更是周公力主派专机接彭总回京,促成他挂帅出征。彭总在朝鲜战场额头长了肿瘤,硬撑着不肯回来,还是周公以中央的名义连下电令,才把他“押”回来治病。
还有罗荣桓元帅,他是跟着毛主席搞秋收起义上的井冈山,根正苗红。他和周公的交集,更多是在军队的政治工作建设上。一个主抓全局,一个深耕政工,两人携手为打造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呕心沥血。
说到底,探讨谁先认识谁后认识谁,并不是为了比个高低。
而是透过这些时间线,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,中国革命的成功,绝非偶然。它是一张由无数坚贞的革命者,用信仰、智慧和情感编织起来的巨网。
毛主席是当之无愧的舵手和核心,他指引着航向。而周恩来,则像一位技艺高超的“总调度”,他以其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组织能力,将这些性格各异、能力超群的将帅们紧密地团结起来,围绕在舵手的周围,形成了一股无坚不摧的力量。他既是领导,也是兄长,更是战友,这种复杂而又纯粹的关系,才是那段波澜壮阔历史中最动人的篇章。
在线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